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陆琦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翻阅与会意--谈画家读书

2016-11-09 14:45:3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陆琦
A-A+

  去年新生入学,学院开学典礼邀我作为教师代表讲话,我从“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题,指出读书养心,读书能使人由内而外散发儒雅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培养气质,在精神上、在个人发展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前几年,我的一位硕士生毕业时报考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理论博士,考试的专业题目很出人意料,是“评述你读过的十本美术理论书籍”。这个题目很绝,只要考生写出书名与对书的理解,马上就知其水平,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读书的重要。

  我读大学时,正值改革开放,那时大家都在拼命读书,好书也很少,都在相互借阅。记得当时有读李泽厚的《美学论集》、《中国近代思想史》,宗白华《美学散步》、《艺境》,还有一本丹纳的《艺术哲学》,封面是蓝色,视同宝物,读它时还做了一本笔记。现在看,也就是美术史的延伸,葛塞尔的《罗丹论艺术》对我影响也很大。其实,我读大学的那些年,同学之间对现代主义尤为兴趣,有这方面的书就找来读,什么卡夫卡、加缪、贝克特的书,现在我还常与学生讲到加缪《西西弗的神话》中的推石头的象征意义。给我影响较大的是当年柳鸣九编的《萨特研究》,此书现在还放在我书架上,偶尔也会拿出来翻一翻。正是这些书,仿佛一盏盏灯,伴我度过青葱岁月,给迷茫的青春指明了方向。

  对于艺术家读书,我认为与艺术理论学者的读书会有许多不同之处,虽然,书籍会给人们体悟与启发,艺术理论学者多侧重理论书籍,更注重系统性,为自己的研究构建框架,添砖加瓦,艺术家读书则感性的多,读书范围也比较杂,可能是漫无边际的,有的会看心情,喜欢的就会去读,不喜欢的则不予考虑,而且往往不会一口气读完,会断断续续地去读。记得本世纪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一套徐复观的书,影响很大。我当时购得其中的三册《中国艺术精神》、《中国学术精神》、《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对于前一本《中国艺术精神》,作为从事画画的几乎都在阅读,启发也大,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当然,另两本侧有许多随笔和单论,体悟颇多,在《中国人的生命精神》中有一篇“我的读书生活”,其中写到他穿着军服去见熊十力,后拜其为师,熊十力指导他读书细节,感人至深,也了解到读书要深入,就要有着一定的范围、目的。

  艺术家读书,可能最多的是读画册,我个人认为翻阅画册也是读书的一种,特别是高品质的画册,细细品味画册中的图像,读出作者的思想、技巧以及图像的时代感与新意,从阅读图像中了解艺术史的发展与演变。

  前些年由于研究西方当代具象绘画的回归与嬗变,购买了大量的外文版画册,开始细细翻读画册的同时,也阅读一些相关的书,如彼得·沃森的《20世纪思想史》、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查尔斯·詹克斯的《后现代建筑语言》、阿瑟·C·丹托的《艺术的终结之后》、巴克森德尔的《意图的模式》、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以及萨特的《论艺术》等等,这些书有助于对当代图像的理解,体会在传统艺术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

  那段时间我在美术报连续三年发表了诸多有关西方当代绘画的评述文章,2013年把这些文章集结出版了一本专著,书中除了选择具有时代意义绘画作品外,还撰写20多万字的论述,也是读书后的一个自我总结与反思。徐复观曾说:“······感到精神上总是要追求一个什么,为了要追求一个什么而打开书本子,这和漫无目标的读书,在效果上便完全两样”。有目的、带有思想的读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读的书有《玫瑰的名字》,是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的一本小说,但其中可以读出文史哲的东西,很迷人,另一本《何为良好生活》,是陈嘉映一本哲学小册子,此书通俗且哲理,文质彬彬,精微朗畅。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陶渊明曾有“好读书、不求甚解”之句,一般此句很多人挂在嘴边,实则,这句话还有后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后一句才是读书的真谛与兴趣所在,何为良好的生活?当你沏一壶茶或泡一杯咖啡,坐在书房里翻阅你喜欢的书,每读到“会意”,那便是很惬意的事。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指一个人的修为,更在说明着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

  陆琦,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此文发于2016年5月28日48期美术报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陆琦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